9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8.2
燕雁代飞网
2025-04-05 13:54:50
印尼國家檔案館管理人員賈瑪魯丁(Jajang Nurjaman)解釋,並非所有印尼人都支持荷蘭隊,大多數支持荷蘭隊的人,通常可能與荷蘭人有血緣關係,另外也有可能是荷蘭足球員有印尼血統。
而如果礦場有違規行為,例如超過環評要求的海拔高度、開採的量體等,「未來又該如何監督?沒有做到的話,會要求業者停止開採嗎?這是環保署還是礦務局的責任?」 林淑芬也舉例,像是向陽雲母礦場在申請環評時,環評承諾書中寫開採為45萬公噸,但實際上從2010到2019年,申報總產量高達3944萬公噸。修法後尚有32礦應補辦原民諮商同意。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也直言,開採中的礦場需要被監督,否則前面設多少條件才能取得許可,但開採後就算違反承諾也不會受罰,等於都是假的,「如果只是把霸王條款改掉那麼簡單,2018年就可以過了。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洪申翰則強調,他認為每一次的「諮商同意」都應該有效期,但是這個效期到底是多久?並不一定要寫一個數字在法規當中,但是必須要求雙方協商後,約定好業者每隔一段時間就有重新和部落討論協商的義務。林淑芬強調,假如執行上做不到徹底的監督,那就應該在前面法規制定時,要求每一次礦權展限都要重新做環評,「如果只是把霸王條款改掉這麼簡單,這個修法已經在立法院審查過6次,2018年就可以過了。多位立委都對此次修法重啟表達肯定,但對於涉及「諮商同意無限期」、「礦權展限不需環評」等爭議條文,仍有許多疑慮。
包括行政院今年5月提出的版本、各立委所提版本,共13個版本一併審查。而對礦務局而言,礦務局也同樣會有權責模糊的問題,林淑芬表示,業者在取得採礦許可的時候,會有範圍、高度、開採時間和總量的相關限制,但其實稽查只針對停工礦場,持續開採中的礦場甚至是好幾年才去查一次,她看不到現在有什麼機制可以確實檢視業者是否超出環評承諾的開採量體、監督環境影響,也當場要求環保署和礦務局回應,到底要如何監督礦場在申請展限後續的開採行為。林伯豐指出,政府不宜將減碳責任全都集中在製造業或排碳大戶,各部門都應提出相應減碳規劃,開徵碳費也應以共同責任為基礎,並考慮課徵的碳稅或碳費與國際接軌,避免重複徵收。
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111年11月30日 林伯豐指台版晶片法「沒做到位」,經長:再了解意見 (中央社)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30日表示「台版晶片法案」是「政府該做但沒做到位」,建議應擴大適用範圍,不應侷限於半導體產業。他也建議應另修正產創條例,新增人才培育支出的投資抵減。對於兩岸關係,林伯豐認為台灣是全球晶片重要生產基地,面對地緣政治風險,兩岸和平發展益顯重要。林伯豐肯定政府大力推動半導體產業的方向,但他認為仍需維持產業平衡發展,建議政府應協助傳產導入創新技術,輔導服務業運用創新服務模式,才能更緊密連結全球供應鏈。
王美花30日出席「中華民國第45屆、海外華人第31屆創業楷模暨創業相扶獎」頒獎典禮時並受訪,被媒體問及產創條例10之2、半導體學院等議題。長期來看,還是要配合整體供應鏈與整體市場的供需,才是正確之道。
王美花表示,對於林伯豐建議人才培育部分,是否能再擴大適用,這涉及整體國家政策、經濟發展與財政政策,她會再了解、聽取大家的意見,並會再找財政部討論。林伯豐說,例如台積電一家的產能就占全球逾5成,三三會基於對經濟議題的重視與用心,邀請劉德音等重要人物來演講。對於有「台版晶片法案」之稱的「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修法,林伯豐30日出席三三會例會前受訪時,肯定政府提出此修法是好事,但他也表示這是「政府該做但沒做到位」的。蔣尚義現身三三會活動,同框老同事劉德音 (中央社)新任鴻海半導體策略長蔣尚義11月30日出席三三會活動,並與昔日在台積電的同事劉德音參與同場活動。
林伯豐認為,台灣對於半導體晶片製造及供應鏈來說,占有全球重要地位。中央社記者王騰毅攝 111年11月30日 強化台灣半導體產業,林伯豐提3大建議 (中央社)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30日表示,政府應對半導體產業提供整合性資源協助,以強化企業優勢,他也提出3大建議,分別是積極推動「產創10-2」修法並擴大適用範圍、協助大學成立半導體學院,以及帶動中小企業進入半導體產業生態系。王美花說明,產創條例10之2本來就有針對居國際重要關鍵地位的企業,提供研發與先進設備投資抵減優惠,這是為了促進台灣企業,能維持在國際供應鏈的重要地位。第一,積極推動「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修法,並擴大適用範圍。
不過三三會此次例會有別以往,並未對外公開行程,且不開放媒體採訪,態度特別低調。林伯豐強調,他特別欽佩台積電如今的成就。
第3,帶動中小企業進入半導體產業的生態系。他強調台灣應與各國維持良好關係,「親美日」也要「友中」,並積極洽簽FTA、BTA,且中國是台灣最大的進出口市場與投資地區,應務實修補兩岸關係,重建任何可行的溝通管道。
台灣IC設計占全球22%、全球第二。林伯豐認為產創條例10條之2修法是好事,這是政府該做但沒做到位的,他建議政府應進一步擴大適用範圍,讓相關配套不是只有適用於半導體俄羅斯封鎖烏克蘭港口引發糧食危機,隨著冬天來臨,俄軍還計畫性摧毀烏克蘭的基礎建設,讓民眾無水無電和受寒,德國認定烏克蘭大饑荒是種族滅絕,警告莫斯科的意味濃厚。歐盟提議設專責法庭審俄高官,扣押遭凍資產賠償烏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30日提出設立「專責法庭」,就烏克蘭戰爭讓俄羅斯高官受審的構想,並提議扣押遭到凍結的俄羅斯資產,尋求賠償烏克蘭戰爭損害的合法選項。「烏克蘭大饑荒」(Holodomor,原意是用飢餓謀殺)是1930年代時發生在蘇聯加盟共和國烏克蘭的大饑荒,造成400萬人死亡。德警告俄勿將飢餓當武器,烏克蘭大饑荒為種族滅絕 德國國會今天(當地時間30日)高票通過決議,認定1930年代蘇聯統治時期烏克蘭數百萬人餓死是「種族滅絕」事件,德國總理蕭茲警告俄羅斯不應再把飢餓當武器。
夾在烏克蘭和羅馬尼亞之間的摩爾多瓦上週警告人民要為嚴冬做好準備,因為如今正面臨可能引發民眾不滿的「嚴峻」能源危機。德國朝野政黨在聯手提出的決議文中指出,史達林(Joseph Stalin)等蘇聯領導人要為這場饑荒負起責任,原因除了強行推動的農業集體化,蘇聯當局還利用飢餓殺人打壓烏克蘭的民族意識,並出動秘密警察迫害烏克蘭的菁英。
應邀參加北約會議的波士尼亞外長圖可維奇(Bisera Turkovic)表示,俄羅斯對波國的意圖令她擔憂。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於2010年簽署,隔年正式生效,旨在對兩國核武庫設定上限,限制各方最多部署1550枚戰略核彈頭,比2002年所設定數量減少近30%。
與此同時,歐盟高官則提議設立「專責法庭」,就烏克蘭戰爭讓俄羅斯高官受審。烏克蘭的局勢也促使俄方在最後一刻,取消原訂30日在埃及開羅召開的俄美雙邊協調委員會會議。
2008年,俄羅斯宣稱兩地受到喬治亞政府威脅,並短暫入侵喬治亞其他地區。莫斯科稱「別無選擇」 僅能取消與美核武裁減談判 俄羅斯官方媒體報導,莫斯科29日表示,當局「別無選擇」,只能取消與美國的「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談判。美:俄發射空包飛彈,削弱烏軍防空戰力 英國軍事情報部門26日認為俄羅斯「可能」移除巡弋飛彈上的核彈頭,朝烏克蘭發射空包飛彈。波士尼亞正經歷1990年代巴爾幹戰爭結束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境內長期尋求分離的塞爾維亞人在得到俄羅斯至少默許支持下有恃無恐,對國家體制發起挑戰。
這場饑荒在蘇聯時期是禁忌話題,直到1991年烏克蘭脫離蘇聯獨立、開放歷史檔案以來,烏克蘭才開始面對這場悲劇,對大饑荒的回憶成了烏克蘭國家認同的重要部分。俄羅斯支持的分離派分子也控制喬治亞兩個分裂地區:阿布哈茲(Abkhazia)及南奧賽提亞(South-Ossetia)。
由於俄羅斯拒絕承認這場饑荒是對烏克蘭人的種族滅絕,日前佔領港都馬里烏波爾(Mariupol)的俄軍還拆除烏克蘭大饑荒紀念碑,德國國會在決議中強調烏克蘭大饑荒屬歐洲共同的歷史,要求政府堅定反駁俄國單方面論述。大部分歐盟成員國只有在遭到刑事定罪的前提下,扣押遭凍結資產才屬合法,這是問題癥結。
北約控普亭以寒冬作為戰爭武器,將增援烏克蘭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29日表示,由於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在俄軍戰場受挫後,以寒冬作為俄烏戰爭的武器,北約各國將增加對烏克蘭的援助。(中央社)美軍高官表示,俄羅斯正在向烏克蘭發射用於攜帶核彈頭的空包巡弋飛彈,試圖耗盡基輔防空戰力。
史托騰伯格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舉行的北約外長會議中說:「普亭總統企圖利用寒冬作為戰爭武器。針對如何對因為制裁而遭到凍結的海外俄羅斯國有和私人資產進行合法扣押,歐洲聯盟、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官員已經討論數月之久。俄國副外長雷雅布可夫(Sergei Ryabkov)表示,華盛頓只想討論如何恢復對俄軍基地的檢查,而莫斯科有其他優先事項需要處理。」 美國國防部已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飛彈攻擊激增,部分原因是為了耗盡基輔的防空補給,最終控制烏克蘭領空。
決議載明,蘇聯領導人壓迫農民,同時也打壓烏克蘭的生活方式、語言和文化,不僅糧食生產地區,整個烏克蘭都受害,從今天的角度看明顯是種族滅絕。同時,被列入黑名單的俄羅斯公民名下許多資產難以扣押或甚至難以凍結,因為相關資產登記在家族成員或人頭名下。
一支俄羅斯部隊駐紮在摩爾多瓦與烏克蘭西南部接壤的聶斯特河沿岸地區(Transnistria),當地居民主要講俄語。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強調,「飢餓絕不能再被當作武器」,將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的大饑荒與俄羅斯當前的軍事行動相提並論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法新社》報導,在貝雷帽(Berets)和大蒜串等其他刻板印象已過時很久之後,這種外皮硬、中間軟的麵包棒子,仍是法國人典型生活的一部分。